疫情讓蒂森克虜伯財務雪上加霜,芬坎蒂尼招手一起做潛艇

新聞媒體 2020-05-23


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由 1811 年成立的克魯伯(Krupp)與 1891 年成立的蒂森(Thyssen)於 1999 年合併,曾是德國重要的鋼鐵與軍工業首腦,戰後重組時代又是德國經濟復甦的重要推手,然而這家百年老店如今也遇上危機,儘管先前談妥出售電梯部門,好不容易有望得到一點救命錢,卻又深陷新冠病毒疫情困境。

蒂森克虜伯經營橫跨高級鋼鐵、電梯,以及軍工業造艦事業,可說是德國的工業之花,然而近年來卻是業績每下愈況,導致掌舵長年的執行長海因里希‧海辛格(Heinrich Hiesinger)在股東砲聲隆隆下於 2018 年辭職下台,但接著 2018、2019 財務年度表現更糟,毛利從前一年 2.3% 大減到 0.6%,稅前由盈轉虧,購併以外的現金更流失 11.4 億歐元,疲軟表現導致董事會在 2019 年 9 月開除 2018 年 7 月才上任的新執行長基多‧科霍夫(Guido Kerkhoff)。

德國景氣趨緩及過度押寶中國、鋼鐵本業在原物料市場反轉的國際趨勢下表現不佳、沉重的退休金負擔,加上投資失利,讓蒂森克虜伯掉進高達數十億歐元的財務錢坑。蒂森克虜伯多方尋求自救措施,本來與印度塔塔鋼鐵(Tata Steel)談妥合併,但歐盟從中作梗,2019 年 6 月時以兩者合併會妨礙市場競爭的理由,否決了購併案。

鋼鐵部門合併案告吹之後,蒂森克虜伯把希望放在出售目前獲利能力仍佳的電梯部門,靠著出賣電梯部門給私人資本公司 Advent 與 Cinven 及德國 RAG 基金會,割肉換錢取得 172 億歐元資金,預定交易將於 2020 年 9 月完成,且交易完成前,還可從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取得 10 億歐元貸款解燃眉之急,直到交易完成後還款,希望能稍事喘息。然而天不從人願,就在電梯部門出售有眉目的時候,全球爆發疫情,蒂森克虜伯的營運狀況更如雪崩

2020 年 5 月中,蒂森克虜伯警告受疫情影響,下一季虧損將高達 10 億歐元之譜,而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3 月底的半年報,虧損已擴大高達 13.1 億歐元,推高公司的淨負債至 75.5 億歐元。隨著疫情持續,資金更繼續血流不止,恐怕很快就會把出售電梯部門取得的救命錢流光。

2019 年 9 月基多‧科霍夫遭開除之後接手的馬蒂娜‧默茲(Martina Merz),主要翻轉策略是拆解公司,進行大瘦身,過程中裁員可能高達 2 萬人,並把賠錢事業如鋼鐵部門盡快出售或獨立。鋼鐵部門半年內虧損近 5 億歐元,是蒂森克虜伯的重大資金流血創口,在鋼鐵部門出售暫時受阻下,蒂森克虜伯打算瘦身到只剩下 5 項核心事業:材料、零組件、汽車零件、造艦、鋼鐵。

5 事業中還有部分部門將列入觀察,包括汽車零件的彈簧與穩定器,汽車生產線的系統工程部門,營建使用的重鋼板。工業解決方案部門很可能會尋求合作夥伴或出售,系統工程部門重組將裁員 640 人,此外,總部 800 名員工也要裁員 430 人。

然而,疫情干擾全球經濟,人人擁抱現金,資金縮手下,公司重整的重要策略:出售資產以取得資金,進度遙遙無期,馬蒂娜坦承無法訂出公司重整時間表,表示在疫情影響下,無法預測到底要多久才能完成出售。

就在蒂森克虜伯風雨飄搖時,造艦部門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成為被覬覦的對象。原本蒂森克虜伯可能加入德國政府主導的戰艦造艦大合併方案,將原本競爭對手的呂森造船廠(Luerssen)與德國海軍造船廠(German Naval Yards)合併為一,成為德國的造艦領導企業,並有可能再加入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工會也支持這次合併。

不過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Fincantieri)前來插手,表示希望與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合作,共同打造潛艇,成為歐洲國防企業整併的一環。

相對於德國大合併方案,芬坎蒂尼表示與蒂森克虜伯目前只談潛艇造艦合作。不過芬坎蒂尼認為,歐洲軍工產業相對大型國際競爭對手,缺乏足夠規模,在財務與營運綜效都沒有出口競爭力,芬坎蒂尼與蒂森克虜伯合作潛艇造艦,是歐洲軍工業討論未來歐洲大整合的絕佳機會。

蒂森克虜伯有堅實技術基礎,儘管公司整體看來日暮途窮,但各部門仍有許多搶手貨。馬蒂娜出售瘦身政策及財務急迫需求下,只要不乏有興趣的買家或合併對象,蒂森克虜伯各事業恐怕終究逐一拆分出售、與其他企業合併,或獨立脫離,公司或許能活下來,但這家歷史悠久、德國代表性的綜合工業巨擘,象徵的德國工業歷史定位,也將一去不復返。

(首圖來源:蒂森克虜伯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