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連23季蟬聯我最大曝險國規模首破千億美元創新高

新聞媒體 2021-06-26

台美經貿往來密切,美國連23季蟬聯我國銀最大曝險國。中央銀行今(25)日公布國銀國家風險統計,截至今(2021)年3月底,國銀對美國直接風險餘額為1,015億美元,季增40億美元,曝險規模首度突破千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

央行金檢處副處長吳登彰今日指出,美國已連續23年為國銀最大曝險國,同時也是首次突破千億美元規模、刷新歷史新高紀錄,台灣和美國貿易關係非常密切,國銀對美國的曝險趨勢向上走,是很正常的現象。

推薦

央行資料指出,中國大陸為國銀第二大曝險國,3月底,國銀對中國大陸的直接風險餘額為530億美元,約美國的一半水準,最終風險則是685億美元,分別較前一季底減少2億美元(0.42%)及23億美元(3.26%)。

國銀對中國大陸曝險規模持續溜滑梯,吳登彰解釋,主要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折算成美元後餘額減少,加上國銀對中國大陸的債券投資與資金拆存均減少所致。

央行統計顯示,3月底國銀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為4,818億美元,季減0.47%,主要是對銀行債權減少。

央行指出,3月底,外國債權直接風險前十大國家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盧森堡、香港、日本、澳大利亞、開曼群島、新加坡、英國及南韓,合計3,525億美元,占我國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的73.16%。

與前一季底相較,香港擠下日本,排名由第五名上升至第四名,對於香港和日本排名互調,吳登彰表示,國銀對香港與日本的直接風險餘額均為下滑,只是日本減幅大於香港,使香港排名得以超前日本。

3月底,國銀對香港直接風險餘額為350億美元,季減6億美元,主要是國銀對香港放款減少,雖然資金拆存也下滑,但幅度不大。

央行統計顯示,國銀對日本直接風險餘額減至321億美元,季減41億美元,吳登彰解釋,「第1季日圓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很大,是國銀對日曝險縮減的主因,另外,國銀對日本的資金拆存和放款也同步減少。」

央行國家風險統計分成兩種,直接風險是指國銀對非本國居民未經風險移轉的債權,依最終債務人及保證人國別重新歸類後,則為最終風險。舉例而言,美國銀行在盧森堡註冊一檔海外基金,這筆金額在直接風險裡歸屬盧森堡,但最終風險以最終借款人認列,會列計在美國。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