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擁有兩大利多支撐,中信綠能、電動車ETF9/16掛牌

新聞媒體 2021-09-13


淨零碳排成全球共識,台廠過去在減碳表現並不出色,而且以製造業為主,每創造一美元 GDP 所排放的碳量遠高於歐美各國,隨著蘋果、台積電相繼宣布 2030 年供應鏈達到碳中和,未來台廠減碳需求將急速成長,看好這股零碳經濟的綠金商機,中信綠能及電動車 ETF 將在 9 月 16 日掛牌。

中信綠能及電動車 ETF 經理人張士琳表示,以台灣目前的綠能發電量仍有大幅成長空間,近期太陽能廠更擁有兩大利多支撐,台灣太陽能廠與中國廠商多年為國際市場的主要對手,但受惠世貿組織決議及美方去中化態度,台灣太陽能廠有望喜迎轉單效應。

張士琳指出,首先由於中國政府的大力補貼,中國廠商以極低成本搶占國際市場,雖然削弱台廠競爭力,但也引發美國太陽能廠抗議,導致美國從 2018 年起實施關稅及限額制度,一挫中國廠商銳氣,隨後中國廠商要求世貿組織裁決美方做法,而世貿組織已在 9 月初反駁指控,美國政府可能因此再度擴大對中國廠商的限制。

張士琳分析,再來就是美國政府自拜登總統上任後推廣太陽能態度更加積極,並且嚴加要求供應鏈去中化,參議院日前確定禁止從中國新疆進口多晶矽,近期更為確保中國廠商不能繞道東南亞規避關稅,更規畫將關稅範圍擴大至東南亞。

另一方面,張士琳表示,電動車台股供應鏈有望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歐美不少政治實體已明訂禁售燃油車時程,展開對電動車補助,使不少區域補貼後的電動車價格比燃油車更低,而且全球電動車的銷售量占比有望在 2030 年前超越燃油車。

張士琳指出,預期 2030 年後傳統燃油車有可能因為零件取得困難減低消費者購買意願,而二手市場價格也將因此下跌,若以汽車通常 6~8 年的汰換率來看,反推 2022 年起將進入更大規模的電動車購買潮。

台廠自從鴻海提倡的 MIH 聯盟成立後,有望解決傳統汽車的三大痛點,包括開發成本高、開發期長、資源不足,目前已吸引高達 1821 成員加入,擴及 53 個國家,供應鏈目標客戶橫跨老牌車廠與科技大廠,甚至有望與 Apple Car 合作,未來可快速將台廠供應鏈打入國際電動車廠。

張士琳強調,中信綠能及電動車 ETF 為季配息,追蹤指數為特選臺灣綠能及電動車指數,布局著重三大產業,包括綠能、電動車、半導體。根據台灣指數公司資料,回溯指數歷史表現,近 3 年報酬率高達 86.7% 。

(首圖來源:Sakaori, CC BY-SA 3.0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