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投資房市風氣盛行,根據財政部與內政部公布數據,2016年以來,法人交易案成長近4倍,顯示交易熱絡,光是去年第4季非不動產及營建工程業法人的短期交易比例高達54.51%;兩大數據揭示政府出手打擊法人炒房,勢在必行。
立法院財委會3月29日通過房地合一2.0相關修正草案,目前確定自2016年後自然人及企業取得房地、預售屋及特定股權交易,於生效日後持有未滿2年就出售,一律將重課45%,逾2年、未滿5年出售則課35%。
除納入預售屋課稅外,2.0版與現行最大差異在提高法人房地合一稅率,目前不論持有多長出售一率課20%,未來將改為比照個人,短期交易會面臨重稅,一方面與2關鍵數據及市場現象有關。
內政部統計,去年第4季非不動產及營建工程業法人的短期交易比例高達54.51%,顯示法人住宅短期買賣行為相當頻繁。另外,財政部統計,房地合一2016年上路後,自然人交易件數僅成長65%,法人交易件數則大增390%。
財政部分析,法人交易案增幅大於自然人,部分與法人交易件數較少,增幅容易放大有關:不過觀察每年成長件數,不像自然人每年增加件數大約持平,法人增加件數有逐年跳升情形。
此次修法增訂多項對法人的限制,財政部表示,觀察到實務上確實存在個人藉由轉換為法人身份持有、買賣房地,規避稅負,擴大獲利空間的現象,尤其是特定股權交易這塊,國稅局已盯上多年。
投資客成立易控制的未上市櫃、未興櫃公司只持有1棟或少數房產,藉由賣出公司逾半以上股票方式,進行房產所有權轉移,實際上是賣房,但形式是賣股,因此完全免稅,也避開房地合一稅。
財政部表示,先前最低稅負修法及此次房地合一2.0修法,都針對這塊來防堵,交易未上市櫃、未興櫃股票或出資額時,交易額度若超過總股份或總出資額的一半,且該公司股權或出資額50%以上是由國內房地構成,就得納入2.0版課稅。
即使交易額度未超過股權或出資額的一半,所得達到最低稅負制課稅標準,也得申報繳納,避稅空間大幅縮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2016年房地合一上路後,出現一群有錢人以集資成立法人的方式短線買賣房產、藉股權交易方式移轉不動產,如今稅制改變,這類族群將首當其衝,其資產配置、獲利模式都將改寫。
張旭嵐表示,口袋淺的或公司內部股東意見分歧的,將在2.0版上路前搶售,收手不玩、不再買進,資本夠雄厚則可能轉向長線操作,畢竟股市已走到高點,若繼續持有仍有穩定投報率就會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