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晶片供不應求,英特爾(Intel)宣布未來 10 年投資 950 億美元(約 2.6 兆台幣)赴歐洲興建晶片廠,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正在關注歐盟國家,原本英國是考慮設廠的地點之一,但現在英國脫歐改變一切,英特爾將會轉向其它國家,以便獲得歐盟支持。
全球晶片短缺衝擊汽車與其他商品的供應,作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之一,英特爾積極擴大產能,並認為危機源於歐美過度依賴亞洲的晶片供應,因此計畫未來 10 年投資 950 億美元在歐洲設立廠房,並提高美國的產能來因應。
季辛格表示,原本英國是考慮設廠的地點之一,但現在英國脫歐改變一切,英特爾已不考慮到英國建廠,目前英特爾已收到大約 70 份來自歐盟 10 個不同國家的提案,希望能在今年底前就設廠地點達成一致共識,並得到歐盟的支持。
晶片是從汽車到洗衣機等數百萬種產品的關鍵零件,但今年因需求大增與供應鏈問題而供不應求,導致汽車與電腦等熱門商品的短缺,並推高物價,而基辛格預估這情況會持續到聖誕節,明年有望逐漸改善,但要到 2023 年供給才會穩定。
英特爾擴張之際,預估半導體整體市場未來七年有望倍增,達到約 8,000 億美元,並期望從美國與歐盟得到補助,因為兩國政治人物都認為對於亞洲的晶片依賴,可能會威脅到國家安全,如今美國僅生產全球 12% 的半導體,而韓國的三星和台灣的台積電占全球供應量的 70%。
基辛格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過度依賴他人,這是全球平衡供應鏈的動機之一,英特爾將會持續外包部分的晶片製造,但最終希望所有產品都由自家生產,並對英特爾重拾領先優勢感到信心,儘管這場競爭並不容易,因為對手仍在投資、擴張與共同創新,英特爾必須努力奪回領導地位。
亞洲的晶片製造成本依然較為便宜,而且英特爾的競爭對手也在不斷的擴張當中,像是全球晶片代工龍頭台積電就計畫未來三年投資 1,000 億美元擴大產能,而三星則計畫投資 2,050 億美元,掀起全球晶片製造的新一輪競爭。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