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造成供應鏈瓶頸、加上俄烏戰爭爆發,美國通膨創下近40年新高,美國聯準會(Fed)自前年底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三大步驟,包括縮減購債、升息、縮表,自去年3月以來已升息20碼(1碼為0.25個百分點),將基準利率調升至5%~5.25%,升息幅度堪稱史上最激烈。
央行近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並針對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影響分析,觀察近兩次美國貨幣緊縮政策,前次是在2014年10月完成縮減購債後,直到2015年底才啟動升息,並於2017年10月才啟動縮表,且當時未遭遇嚴重供給面帶來的急遽通膨上揚,政策力道尚屬溫和。
相對而言,此次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力道明顯更強,大幅升息導致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而美國股市也重挫,連帶美元流動性趨於緊縮,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承壓,新興市場股債市同樣面臨向下修正壓力,美債殖利率大幅上揚、美股大幅下跌,全球風險性金融資產價格普遍大幅回檔,資金也自新興市場撤出。
央行分析,不同於前次緊縮時期,當前美歐各國仍面臨高通膨壓力,部分央行朝更積極緊縮政策方向,外溢效果已造成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提醒未來仍要持續關注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的通膨情勢,以及各國央行因應高通膨的政策步調。
此外,央行也提到,在美國快速升息下,衝擊美國地區銀行債券投資面臨大額評價損失,甚至鉅額虧損。但相較下,我國是採取漸進升息,未造成國內債券市場大幅波動,也讓國銀有充分時間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存放利差反而擴大,帶動去年獲利創20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