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晶圓吃緊且下游應用大爆發,近期 MCU 股成為市場當紅炸子雞,台灣相關廠商包括新唐、盛群、松翰等,也搶搭此波缺貨熱潮,成為最大受益族群。MCU(微處理器)究竟為何會大爆發?從一份外資報告以及各大半導體龍頭廠法說會看端倪。
7月19日,外資報告大篇幅報導MCU產業,指出在中國自主化趨勢加速下,2025年中國MCU國產比重將從6%拉升至23%;全球MCU大廠STM、NXP、Renesas、Infineon、TI等,恐流失部分市占,而今年將是這個趨勢的轉折點。
報告中特別指出,台廠的新唐將成為贏家,因為在併購Panasonic半導體後,工控、車用比重將提升為25%至30%,同時也獲得感測器、類比相關晶片技術,2022年EPS上調至7元,這一舉動不僅帶動新唐股價翻倍大漲,整個MCU產業也展開比價效應,全面走揚。
分析師孫慶龍解釋這一次MCU為何會大爆發。通常一顆完整的MCU,會將相關周邊的記憶與運算功能整合在一起,簡單的說,MCU就是個微型的中央控制器。過去,IT產品主要為電腦、平板、手機,仍是以CPU、GPU為主,相形之下,大多為玩具、語音類用途的MCU,因為應用不夠普及,始終不受重視。
直至今日,MCU忽然成為市場的熱門標的,關鍵就在於車用電子、物聯網到智慧家電的崛起,讓MCU的終端需求徹底被釋放了。因為按照MCU的特性,相當適合應用在物聯網、智慧相關的電子產品,這部分延伸到當前世界持續推動的無人工廠、機械手臂部分,都需要大量的MCU。其次就是車用電子,隨著一輛車內裝載愈來愈多的電子零件後,相對應的就需要用到MCU。
根據知名研調機構IC Insights的調查數據顯示,從2015至2020年為止,全球MCU產品出貨量由220.58億顆成長到360.65億顆,市場規模更從159.45億美元增加至206.92億美元,產業成長力道一路攀升中。
▲ 車用電子應用面普及下,MCU成為最大受益族群。
至於為何今年會出現大缺貨潮?法人指出,這一點可從各大半導體龍頭廠商的法說會看出端倪。首先是台積電的法說會,特別點出成熟製程因新增產能要等到2~3年後才會開出,產能吃緊情況會延續到2023年,而MCU恰好就屬於成熟製程的部分。
聯電總經理簡山傑也表示,市場需求成長幅度遠大於產能增加的速度,這個結構性問題難以在短期獲得解決,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情況可能會延續到2023年。很顯然的,在晶圓大廠紛紛喊出成熟製程吃緊,而終端需求應用又大幅提升下,一時間MCU不僅僅是缺貨,價格更全面調漲,也帶動這波又兇又急的多頭走勢。
回顧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產業鏈失衡,尤其晶片變得奇貨可居,在遠距、宅商機、5G到汽車產業甦醒下,搶產能的狀況更加嚴峻,其中車用晶片的稀缺最為嚴重,導致這一波車用電子股的爆發。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Gareth Halfacre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