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股存、整股富」實踐普惠金融,證交所火力全開提升股市能量

新聞媒體 2021-05-01


臺灣證券交易所打造有利於年輕投資族群參與股市的友善環境,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吸引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培養下世代的核心投資族群,交易所更積極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與資訊透明,大量增加線上線下法說會,全面優化台灣股市的投資環境。

過去股市一直被認為是大戶、有錢人的專屬市場,隨著三大法人的外資、投信、自營商比重逐漸成長,散戶的年齡也越來越高,一般民眾、小資族也難以獲取上市櫃公司的經營成果。

以 2020 年第 4 季的交易情形,自然人占集中市場總成交值比重為 64.22%,外資為 26.54%,國內法人則為 9.24%,與 2020 年第三季自然人占集中市場總成交值比重為 62.09%,外資為 26.78%,國內法人為 11.13%,去年第四季的自然人總成交值比重已經較第三季,拉高了超過 2 個百分點。

為了讓台股的結構持續改變,金管會、證交所不斷思考並研擬相關的改進方式,因此從 2020 年 3 月盤中逐筆交易新制上線、2020 年 10 月 26 日盤中零股交易上線,都建立了相當重要的里程碑,而盤中零股交易讓民眾得以「零股存、整股富」,實踐了普惠金融,也對改變投資人結構有了助力。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指出,2020 年 3 月全球股市受疫情影響最為嚴峻之際,研議近 10 年的逐筆交易制度仍依原計畫實施,還好在事前充分準備與完整配套措施下,於 2020 年 3 月 23 日順利上線並穩定運行。實施後大幅提升交易效率,委託筆數成長近五成,成交張數與金額均有八成以上增長,對提升台股價量具有貢獻。

證交所的統計,2019 年集中市場自然人各年齡層「整股」(一張 1,000 股)的成交金額占比,51 至 60 歲達 27.09%、其次則為 41 至 50 歲達 25.20%,30 歲以下的投資人僅占 5.77%,顯示台灣股市的交易,仍集中在已累積一定資產的中壯年投資人,30 歲以下的投資人比重相當低,除了顯示人口老化、高齡化、少子化等問題,平衡投資人結構成為重要任務。

因此 2020 年 10 月 26 日起,盤中零股交易開始上線,讓以前只能盤後進行的零股交易,開放盤中就能成交,年輕族群即使手中只有幾千元,仍然可以成為好公司的小股東,分享績優公司的經營成果,得到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

簡立忠表示,盤中零股交易的實施,可望進一步提升年輕小資族群投資股市的意願,以孕育證券集中市場未來主幹投資人,減緩台灣股市高齡化之現象,達成普惠金融的目的。

盤中零股交易成效斐然

盤中零股交易後,盤中從 9:10 至 13:20,有 88 盤交易加上盤後的 1 盤,一天有 89 次的交易撮合,投資人更容易成交。

盤中零股交易上路後,不僅增加投資人盤中交易時段買賣零股的管道,也因交易單位的降低,讓投資績優上市公司股票門檻隨之調降。以台積電為例,若 1 股 600 元,買一張(1,000 股)就需要 60 萬元,現在藉由盤中零股交易,等於買 1 股 600 元、買 2 股 1,200 元,搭配眾多券商調降最低手續費,投資人手中即使只有零錢,仍然可以成為護國神山的股東,達到普惠金融的目的。

盤中零股交易自 2020 年 10 月 26 日實施以來,零股交易明顯比盤後交易活絡,成交值是過去 3 倍以上,成交戶數亦由 21.8 萬戶擴增至 61.6 萬戶,其中以 21 至 30 歲年輕族群增加 3.1 倍最多,顯示新制度頗受年輕人歡迎。投資標的以高價股與金融股居多,亦讓這些公司的股東人數驟增。

台股優異表現吸引投資人踴躍參與,2020 年新增開戶人數達 67 萬人,使總開戶人數成長至 1,124 萬人,占人口總數比重上升至 47.3%,即平均每 2 位國人就有 1 位參與股市投資,其中有交易的活躍戶數更成長至歷年新高 438 萬人。

再從投資人年齡觀察,各年齡層開戶人數占其人口比重普遍提高,尤其是 20 至 30 歲年輕族群,占比從 5 年前 25.4% 水準快速增加至 36.1%,大幅成長至 123 萬人。

30 歲以下投資人較 5 年前大幅增長

證交所近年來積極建構年輕小資族群投資股市友善環境,自 2017 年推動定期定額投資以來,投資金額連年創高,2020 年已達 171.3 億元,超越前 3 年合計數,並陸續推出權證、ETF 等小額投資商品,以及實施盤中零股交易制度,使得小資族可投資管道越來越多元。

年輕族群逐步加入資本市場,將可望為台股注入新的動能,並緩解投資人結構高齡化現象。

除了盤中零股交易外,證交所為服務不同面向的投資人,也持續強化上市公司資訊透明,建構多元的資訊揭露平台與機制。

針對國內投資大眾,包括有公開資訊觀測站,Web pro3.0 影音傳播網等,並規範上市公司每年至少辦理一場法說會。根據統計,2020 年上市公司在國內召開的法說會,已逾 2 千場,而證交所辦理的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及財務業務說明會,也逾 50 家次。

視訊法說會國際能見度大增

在海外投資人部分,由於台股已為高度國際化市場,去年實施逐筆交易後,台股已完整接軌國際,更能吸引外資投資,持股市值占比自 2000 年 16% 逐年攀升至 2020 年底的 45%,讓台灣上市公司躋身國際舞台。

而在 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大型活動全數取消,為了讓國際連結服務不間斷,證交所快速應變,調整引資執行方式,與合作單位一家家溝通調整形式,一次次技術摸索,於去年 4 月與寬量國際(QIC)及群益證券,首次透過視訊辦理引資活動。後續複製成功經驗,與永豐金、元富、高盛等券商合作,共舉辦5場次線上引資活動,安排 144 家次的上市櫃公司與全球逾千位投資人舉行 2,339 場會談,線上服務直達香港、新加坡、東京、倫敦、紐約等,建立了嶄新的溝通模式。

證交所除了引資活動,也首次與保管銀行、國際財經媒體合作,舉行線上論壇,拓展不同面向的海外機構投資人。

此外,證交所除了參與 WFE、IOSCO 等國際組織線上會議,也與日本交易所、南韓交易所與新加坡交易所的首長線上交流,並與以色列主管機關展開對話,更與集保合作,和蒙古證交所等 7 家蒙方單位舉行線上大會談,交流業務。

活絡低成交量股票,「股票造市」6 月登場

展望今年,疫情雖尚未平息,但證交所將再精進規劃一系列引資活動,積極落實資本市場藍圖中「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提高市場國際能見度」的策略目標,並實踐交易所國際連結策略。

另外,證交所也會持續發揮產品多元化,包含股票、權證、ETF、ETN 等,也會在 2021 年 6 月底前推出股票造市制度,也就是為了活絡優質低流動性股票的交易量能,配合主管機關政策推動上市股票造市制度,證交所也數度徵詢現行擔任權證或 ETF 流動量提供者之證券商之意見,召開多次規劃會議。

證交所表示,國際市場為增加股市成交量及流動性,多有採行股票造市制度,而股票造市制度就是針對優質、但是低流動性股票所規劃,主要借鏡新加坡及韓國市場造市制度,由證交所每年按獲利達一定標準、成交量低於一定張數、週轉率低於一定比率、是否發放股利等原則篩選出優質低流動性股票。

若以 2018 年及 2019 年的篩選結果顯示,每年優質低流動性股票約 80 檔,涵蓋絕大多數產業類別。

證交所規劃,股票造市制度的實施初期,會開放證券自營商申請擔任股票造市者或交易獎勵參與者,採每年申請方式,由證交所提供一定的獎勵措施及經手費減免等誘因,鼓勵造市者為股票提供買賣報價,獎勵參與者積極參與股票交易,希望能增加股票流動性,達成「流通證券、活絡經濟」的願景。

今年證交所也將持續建構完整上市機制,去年受疫情影響,延緩公司申請上市進度,申請家數 19 家較過往稍減,且大多在下半年經濟情勢穩定後送件,導致 2020 年掛牌上市家數僅 12 家。

台灣創新板即將推出

根據主管機關於 2020 年 12 月發布的資本市場藍圖,為強化發行市場功能,鼓勵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資,證交所預計於今年第三季推出「台灣創新板」,採市值為核心的上市標準,貼近其營運實質與需求,希望建構完整上市機制,扮演支持企業成長關鍵角色。

而在改變台股結構中,證交所也將持續深化投資人教育,今年將持續宣導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投資人須對其投資標的與承擔風險能力深刻了解。

證交所表示,由於目前電子下單比率已逾七成,且新進參與股市投資年輕族群眾多,證交所將於現有實體課程外,加強數位化學習課程,結合數位動畫、影片及輔以網路活動等多元化學習資源,以吸引投資人目光,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廖和明;本文由《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