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年都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波士頓顧問(BCG)針對銀行業提醒,除了需加快審視短期的衝擊,亦要留意未來12~18個月可能出現的漣漪效應,一方面需改善已在下滑的獲利表現,同時要讓數位轉型導入順利,否則後疫情階段恐怕就會出現市場重組、併購案件頻生的情況。

BCG最新發表年度報告「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銀行進行破壞性創新之期來臨」,今年是BCG第十年針對全球銀行業的體質和績效進行調查。

新冠疫情使得當前的市場挑戰更為嚴峻,並帶來了新挑戰。BCG台灣團隊指出,疫情期間不利於銀行業的獲利及營收,綜觀有三點來源:一是因疫情使經濟活動停擺,二是各國降息救巿使利率下降,三是客戶減少業務及投資;此外,銀行客戶目前面對的現金流壓力,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影響信用評等,違約風險迫使銀行業提前擴大壞帳準備金。

預估巿場下行的衝擊持續發生,BCG提出三大行動建議,力促銀行業未來12個月內應完成,包括銀行需要維持穩健的資金及融資機制、加強信用風險管理、重新審視合規的優先順序。BCG指出,銀行業必需自我模擬可能情境,如網路安全、洗錢防制、支付及流動性、信用等不同流程,修訂營運持續計畫(BCP),為未來的各種情境做準備。

波士頓顧問公司董事經理何軒榕指出,此項調查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銀行業必須在不同方面採取行動,才能穩住業務,並加速數位轉型,建立韌性以迅速因應未來變化。

根據BCG台灣團隊與本地銀行接觸的經驗,許多「該做、但做不夠快」的策略或計畫,和大多數全球銀行同業很類似,數位轉型策略正是其中之一,何軒榕指出,銀行前端的App及工具、和後檯的資產負債表整合管理能力等,都有必要重新設計核心流程,並在內部建立推動更大規模的共識,今年突發的疫情可能為銀行加速轉型帶來鯰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