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ANG變MATANA!Facebook、Netflix為何遭逐出尖牙股?

新聞媒體 2022-09-19


2013 年,美國財經節目主持人克雷姆(Jim Cramer)提出尖牙股 FANG,由四間公司第一個字母組合的單字,英文就是尖牙之意。一開始只有 Facebook、亞馬遜、Netflix、Google 四間公司,2017 年加入蘋果,成為 FAANG。

最近 Yahoo Finance 節目〈科技談話〉(Tech Talk),矽谷顧問公司 Constellation Research 創辦人暨首席分析師王瑞光(Ray Wang)表示,應該淘汰 FAANG 的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與 Netflix,納入微軟(Microsoft)、特斯拉(Tesla)、輝達(Nvidia)、蘋果(Apple)。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亞馬遜(Amazon)不動,形成新科技股組合 MATANA(發音為馬他那)。

▲ 王瑞光認為應用 MATANA 取代 FAANG。(Source:〈科技談話〉截圖)

為何剔除 Facebook 與 Netflix?王瑞光認為,兩間公司商業模式單一,隨著數位環境改變,無法找到新變現方式,面臨瓶頸。

曾享受疫情紅利的 Netflix,7月財報顯示訂戶數下跌,部分國家禁會員搭便車行為後,日前更傳出推出含廣告的降價版訂閱方案,顯示 Netflix 現行訂閱制無以為繼,需要廣告為第二收入。

至於 Facebook 挑戰「與 Netflix 不同」,王瑞光點出關鍵。祖克柏帶領的社群媒體巨頭,只有廣告,沒有其他扛起重責大任的營收,即使現在投入重金開發元宇宙和智慧眼鏡,「但尚未成功」。隨著蘋果調整隱私設定,大幅影響 Facebook 廣告獲利後,急需尋找新成長動能。

相對兩家企業,王瑞光先以蘋果對比,同時有實體產品與數位產品,又能透過訂閱服務獲取穩定收益。在他眼裡,亞馬遜和特斯拉也有同樣卓越的商業模式。

亞馬遜除了稱霸全美電商,也積極進攻各領域;特斯拉營收雖然以銷售電動車為主,但還有能源儲存、服務等其他業務支撐。至於微軟,同時擁有企業客戶與一般消費者市場,且微軟於元宇宙、雲端、電競趨勢都獲益頗豐。

相對其他頂尖企業,主持人覺得輝達是相對令人感興趣的選擇。且近期美國政府祭出禁令,禁止出口晶片到中國,雖然最後改口緩衝一年,輝達股價仍重挫。

王瑞光認為輝達不只是晶片企業,「正好處於人工智慧、元宇宙、未來運算的中間。」即使客戶暫時收手,「長期看還是會回來」,他更斷言,未來輝達仍會持續主宰市場。

從 FANG 到 MAMAA 尖牙股重組?

投資大眾瘋尖牙股,甚至讓紐約證交所推出尖牙指數(NYSE FANG+ Index),共追蹤 10 檔成分股,除了 FAANG,也將阿里巴巴和百度列入,還有特斯拉、輝達、微軟等企業。

▲ 紐交所 FANG+ 指數收錄的企業。(Source:洲際交易所集團)

2021 年 Facebook 改名 Meta後,克雷姆也宣布,尖牙股將從 FAANG 轉成 MAMAA。除了因應改名,他也剔除 Netflix,加入微軟。今年市場原寄予厚望的成長股,因經濟局勢變動,市值大幅修正,投資人需要將錢停在安全港灣,即使沒有退場,也要求企業提出具體獲利方式,科技類股與新創公司受傷尤其慘烈。

王瑞光看壞的 Meta 公司,股價至 9 月 7 日大幅下滑 53%,網飛大跌 63%。仍在名單的蘋果下跌 15%、微軟下挫 24%、亞馬遜跌 25%。特別點名的輝達,股價也腰斬,減少 55%;被嘲諷為「超跌」的超微半導體,股價大跌 47%,一樣悲慘。

引領發展之餘,面臨監管聲浪

曾經尖牙股領跑市場,如今景氣巨變,也面臨「超跌」挑戰。

《巨頭的詛咒》作者、拜登政府顧問吳修銘(Tim Wu)就抨擊四大科技公司(Big Four):蘋果、Facebook、Google、亞馬遜。他認為這些企業掌握太多數據,同時又在競爭動手腳,除了利用併購企圖壟斷產業,又在收購失敗時複製對手商業模式,挾集團資源與優勢,形成不公平競爭。

吳修銘批評科技巨頭「讓仿效與排他變成反競爭,讓目標變成維持壟斷而非實質改善」。他目前在白宮擔任科技與競爭政策特別助理,主導擘劃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政策。

無論哪版尖牙股,產業龍頭隨時可能換人當。可確定的是,受分析師青睞的,在科技產業都有占一席之地。只是未來判斷這些企業的投資價值時,除了商業模式優劣,社會對監管渴求的呼喊也已不容忽視。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 Netflix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