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台灣經濟及金融面健全發展無金融危機之虞

新聞媒體 2021-06-28

對於野村證券預警未來3年內台灣恐發生金融危機,中央銀行今天表示,報告對金融危機的定義值得商榷,而台灣總體經濟及金融部門健全發展,包括經濟持穩、通膨展望溫和等,應無發生金融危機之虞。

野村證券日前發布一份報告,從民間信用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償債比率、實質股價、實質房地產價格及實質有效匯率等5項指標來看,預警美國、日本、德國、台灣、瑞典和荷蘭在未來3年內恐發生金融危機。

推薦

央行今天在臉書貼文表示,該份報告引用3篇文獻並使用野村證券本身衡量模型,以銀行或金融業股價大跌來界定金融危機起點,對金融危機的界定與一般認為金融危機係指金融機構系統性倒閉有所不同,值得商榷。

央行指出,報告定義台灣在2009年至2011年間出現金融危機,與事實不符,對一些經濟體金融危機界定也有類似現象。

央行也提5點說明,指台灣近2年部分金融指標上揚是因結構性變化因素或有經濟基本面支撐,而非金融系統性風險上升。

第一,近兩年民間信用對GDP比率走升,主要因多項結構性因素所致,包括美中貿易戰促成台商回台投資、轉單效應帶動民營企業放款成長,以及疫情紓困措施帶動中小企業放款成長擴大。

另外,全球寬鬆環境導致流動性大增,也導致房貸年增率上揚,不過,台灣從109年12月起兩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目前不動產相關逾放比率仍低,銀行授信風險控管尚屬良好。

第二,台股指數雖處於相對高檔,但因出口及外銷訂單前景仍佳,且上市櫃公司營收及獲利持續成長,台股基本面穩健,均有助於支撐股價。

第三,民間部門償債能力仍佳,其中家庭部門債務負擔雖增,惟因擁有龐大淨資產,財務體質尚稱健全;企業部門上市櫃公司隨獲利能力大幅提升,平均利息保障倍數上揚,短期償債能力佳。

第四,近年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上升,主要反映美中貿易及科技爭端的轉單效應及全球供應鏈調整,帶動台商回台投資,而宅經濟在疫情影響下動能強勁,進而帶動出口暢旺、經濟表現較佳,也推升新台幣匯率升值,屬於經濟結構轉變。

央行強調,其具備彈性匯率政策,能協助經濟及金融承受衝擊。

第五,野村證券預警模型以數項指標進行分析,未考量指標變化的背後原因或結構性因素,以及各國經濟金融健全度及抵禦風險能力,可能高估發生金融危機之機率。

央行也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原因為例,亞洲金融危機是因資金大規模流入,導致信用大幅成長及經濟泡沫,且匯率制度較僵硬,一旦資金大量外流即引發貨幣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則因金融機構貸放標準鬆弛、期限錯配及大幅槓桿操作等多項因素,爆發銀行倒閉潮。

綜上所述,台灣總體經濟及金融部門均健全發展,包括經濟持穩,通膨展望溫和;國際收支順差且外匯存底充裕,償付外債能力佳;上市櫃公司獲利能力大幅提升,償債能力尚佳;家庭部門財務體質健全且擁有龐大淨資產;本國銀行持續獲利,平均資本適足比率續增,資產品質良好;壽險公司獲利續創新高。

央行進一步說明,整體而言,應無發生金融危機之虞。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